条目六:博爱大众
60 只要是人,就是同类,不分种族、语言、宗教,我们都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加以爱护、帮助,如同苍天覆盖万物,如同大地承载万物。
61 我们要知道,情操高尚、道德修养好的人,名声自然高;人们敬重的,并不是那些空具美丽外表容貌的人。
62 我们要知道,才能杰出、办事能力高的人,声望自然大;人们佩服的,并不是那些只会高谈阔论的人。
63 我们自己如果有才能,就不要自私自利,只想到自己,应该学习为大众服务。如果别人有才能,我们却不可轻易批评,应该多加赞美肯定。
64 我们不要巴结、讨好富有的人,不要瞧不起贫穷的人;不要厌恶、遗弃旧亲友、旧事物,不要一味喜爱新朋友、新事物。
65 当别人正在忙碌做事时,我们不要再另外找事去打搅他;当别人正在感到不安时,我们不要再闲言闲语去干扰他。
66 别人的短处、缺点,我们千万不要去揭穿;别人的隐私、秘密,我们千万不要去张扬。
67 赞美别人的善行,就等于是我们自己行善一样。因为对方知道了,就会更加努力行善。
68 宣扬别人的罪恶,就等于是我们自己作恶一样。因为过分地憎恶,只会把对方进一步推向罪恶的深渊,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灾祸。
69 我们和朋友之间,应该互相劝勉行善,使到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;如果有了过错,而不互相规劝,双方的品行就会留下缺陷。
70 我们和别人有财物上的往来,应当分辨清楚,不可含糊。财物送给别人,应该慷慨大方,多给一些;取用别人的财物,则应该谨慎小心,少拿一些。
71 我们要拜托别人做一件事,或是有话要对别人说时,都应该先问问自己:如果是别人拜托自己做这件事,或是对自己说这些话,自己是不是喜欢?如果自己不喜欢别人这么做,自己现在就应该马上停止。
72 受人恩惠,我们要时时想着报答;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,我们要宽大为怀,把它忘掉。报复、怨恨的念头,停留心中的时间越短越好;感恩、报恩的念头,却要永远地保存在心中。73 对待家中的的婢女和仆人,我们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。虽然注重端正庄重,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到仁慈和宽大。
74 我们如果利用权势强迫别人服从,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。只有通过讲道理去感化、劝服别人,对方才会心悦诚服,没有怨言。
条目七:亲近善人
75 我们要知道,同样是人,善恶邪正、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,人与人相互间的差别可以是很大的。一般来说,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绝大部分,仁慈博爱的善人是相对稀少的。
76 我们要知道,对于一位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,人们自然会很敬畏他。因为他不怕说真话,也不装笑脸去奉承、讨好别人。
77 能够亲近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,向他学习,我们将会得到无限的好处。我们的德行将会一天天地进步,我们的过失将会一天天地减少。
78 不肯亲近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,向他学习,我们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。那些没有德行、没有修养的人,就会跑来围绕在我们身旁,导致我们这一生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。
条目八:学习文化
79 如果我们不能身体力行“孝弟”、“谨信”和“爱众亲仁”这些本分的事,而只是一味死读书,累积知识,那充其量只不过是养成自己 浮华不实的性格罢了,又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?
80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注重做本分的事,却不肯读书学习,参考别人的经验,那我们就很容易按照自己的偏见去做事,而无法明白真正的道理和合理的做法。
81 至于读书的方法,我们要注重“三到”:心到、眼到和口到。这“三到”的确都很重要,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做到。
82 我们读书一定要专心:正在读这一段,就不要想着另一段。这一段还没有读完、读通,就不要跳到另一段去读。
83 我们订读书计划时,时限要订宽松一些,但实际执行时,却要加紧用功,不可偷懒。遇到书中有难以理解的地方,就要专心研究,日积月累,工夫到了,自然就能豁然贯通。
84 我们读书遇到有疑问的地方,就要随时把问题记录下来,一有机会,就向良师益友请教,一定要努力求取一个正确的答案。
85 我们的书房要保持清洁,墙壁要保持干净。书桌要整洁,书本、文具要摆放整齐。
86 墨如果磨歪了,那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端正;字如果写歪斜了,那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恭敬。
87 我们的书籍、课本要整齐地排放在固定的位置上。书本读完后,要放回原来的地方。
88 即使突然有急事,我们也要把正在阅读的书籍收拾整齐后再离去。书本如果有残缺、 损坏的地方,要立刻修补,保持完整。
89 如果不是引导人向善向上的好书,我们就坚决不阅读。因为这类书籍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,损害我们的思想和品行。
90 我们既不要狂妄冒进,也不要自卑退缩。只要肯付出努力,循序渐进,我们都可以成为具有深厚道德修养的文化精英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